超小型铂单原子酶通过抑制细胞死亡风暴缓解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应激与巨噬细胞极化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Ultrasmall platinum single-atom enzyme alleviates oxidative stress and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induced by acute kidney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inhibition of cell death storm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28日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编辑推荐:

  为解决急性肾损伤(AKI)中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风暴的难题,福建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具有多重抗氧化酶活性的超小型铂单原子酶(Pt/SAE)。该研究通过模拟SOD和CAT活性清除ROS,抑制Z-DNA介导的PANoptosis和铁死亡(ferroptosis),并调控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实验证实Pt/SAE能靶向肾脏、维持线粒体功能,为AKI治疗提供了新型纳米酶策略,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毒器官,但急性肾损伤(AKI)却可能让它在短时间内"罢工"。据统计,全球约13%的住院患者会发生AKI,其中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主要诱因。当肾脏血流突然中断又恢复时,就像经历了一场"洪水-干旱"的极端天气,线粒体功能紊乱、活性氧(ROS)暴增,引发连锁反应。更棘手的是,受损细胞会同时启动多种死亡程序——铁死亡(ferroptosis)和PANoptosis(一种同时包含细胞焦亡、坏死性凋亡和凋亡的混合死亡模式),形成"细胞死亡风暴"。传统抗氧化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存在稳定性差、难以靶向等缺陷,临床急需新型治疗策略。

福建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设计出超小型铂单原子酶(Pt/SAE)。这种纳米材料以碳点为载体,锚定原子级分散的Pt-N4活性位点,尺寸仅2-4纳米。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XANES/EXAFS)等技术证实其结构特征后,研究发现Pt/SAE具有三重抗氧化能力:模拟SOD将超氧阴离子(·O2-)转化为H2O2,模拟CAT分解H2O2为水和氧气,还能高效清除羟基自由基(·OH)。在缺氧复氧(H/R)的细胞模型中,Pt/SAE通过溶酶体逃逸进入胞质,使ROS水平降低70%以上。

研究揭示了两个关键机制:在PANoptosis方面,I/R损伤导致线粒体DNA(mtDNA)异常形成Z型构象(Z-DNA),与ZBP1蛋白结合后激活caspase-3/GSDMD/MLKL等死亡通路。Pt/SAE使Z-DNA积累减少60%,阻断这一"死亡开关"。在铁死亡方面,Pt/SAE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4-HNE,上调GPX4和FSP1蛋白表达,维持了细胞膜稳定性。动物实验显示,经尾静脉注射的Pt/SAE能在损伤肾脏富集24小时,使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下降50%,肾小管坏死面积减少80%。

更令人惊喜的是,Pt/SAE重塑了免疫微环境。流式细胞术显示其将促炎的M1型巨噬细胞(iNOS+)比例从42%降至18%,同时增加修复型M2细胞(CD206+)。这种调控作用可能源于其对细胞死亡风暴的抑制——当PTECs发生PANoptosis时,会释放大量IL-1β和IL-18等炎症因子,而Pt/SAE使这些因子分泌量降低2-3倍。

该研究首次将单原子酶技术应用于AKI治疗,解决了传统纳米酶催化效率低、肾脏蓄积差的难题。通过同时靶向氧化应激、细胞死亡和免疫失调三大病理环节,为AKI提供了"一石三鸟"的治疗策略。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Pt/SAE在慢性肾病转化中的长期效果,以及其与其他器官I/R损伤治疗的通用性。这项成果不仅为临床转化奠定基础,也为设计多功能纳米酶提供了新范式。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